本报讯:今年以来,全市工业发扬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在危机中抢抓机遇,一天也不耽误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全市各部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主动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有力支持企业发展。今年前7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010.5亿元,增长20.8%,重大工业竣工项目贡献突出,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60%,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工业发展的格局已形成。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46.9%,创历史最好水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1个百分点。这是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工业经济工作中期推动会上获悉的。 今年以来,本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逐季加快,二季度比一季度快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前7个月,冶金、机械装备、生物医药、轻工、航空航天、环保等重点行业拉动明显。市属18个集团中有11个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重点集团贡献突出。高新区、保税区、开发区新三区增势强劲,前7个月分别增长37.8%、20.4%、17.2%。区县工业快速增长,宁河、宝坻、大港、汉沽增长超过30%,有10个区县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全市推出的五批100个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全面推进,总投资达5029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50亿元。全年安排面上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18项,总投资5018亿元。其中23个重大项目和120个面上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产出1400亿元,弥补了存量下滑,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了60%。重大工业项目新开工10项,累计开工80项,面上项目开工450项,开工率86.9%。57个在建的重大项目中,总投资869.8亿元的大乙烯、渤化园、中海油采油、北疆电厂4个超百亿元的项目正在按节点加快建设,年内都可以竣工,预计到年底累计可建成40项,完成投资额2200亿元。 产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优势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正加速形成。今年前7个月,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八大优势产业实现总产值5552.3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78.7%。随着大飞机、大火箭、直升机、无人机、航天器等一批龙头项目的落户,航空航天产业聚集区已初具规模;整合原临港工业区和临港产业区形成新的临港工业区,大功率机车维修制造基地、中海油海上钻井平台模块制造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将建设成为国家级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南港工业区重化基地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通过引进国家级大院大所、行业龙头企业,加速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和产业化,使本市的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大大提升了产业竞争能力。在电子信息领域,超百万亿次曙光计算机建成投产并投入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能生产高性能服务器的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三代聚光太阳能电池相继研制成功,正在加速实施产业化,使本市光伏电池进入国内领先水平;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将使本市成为国内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在装备制造业领域,随着单机2兆瓦、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项目的开工建设,本市成为全国重要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成套装备制造基地;赛象科技继巨型工程子午线轮胎一次法成型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后,目前正在抓紧研制直径近5米的特巨型子午线轮胎制造关键设备。在汽车和冶金产业领域,相继开发了夏利N5、新款威姿轿车、镍基耐蚀合金油管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在生物医药领域,自主研发了目前国际上唯一纯中药治疗脓毒症的注射液,填补了传统中药在世界急救医学领域的空白。(记者吴巧君)来源:天津日报